山东聊城:“南竹北移”扮靓“两河明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景观手绘 竹子 山东聊城:“南竹北移”扮靓“两河明珠”

山东聊城:“南竹北移”扮靓“两河明珠”

2024-07-14 21: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集形态美、色彩美、意境美于一身,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近年来,位于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被誉为“两河明珠”的山东省聊城市,着力推动“南竹北移”工程实施,竹子已广泛应用于景观、生态修复和文旅融合等领域,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聊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竹+景观”,塑造最美竹林风景线

近年来,聊城市适度发展竹林,充分挖掘本地深厚的文化资源,在公园、广场、社区等重要节点营建了竹林景观,全力打造“水竹双清,凤鸣在竹”的独特城市竹林景观。冬季银装素裹时,翠竹摇曳,竹林景观不仅丰富了城市冬季常绿景观,而且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成为了鸟类的栖息地,极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营造出“人、林、鸟”共生的竹林景观。2022年7月~2023年2月,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别对聊城市百竹园、凤凰苑植物园、姜堤乐园三处典型城市竹林景观进行鸟类群落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种。

凤凰苑竹林

姜堤乐园

2022年,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林业“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两河明珠”竹生态竹景观建设布局、思路措施。打造大运河竹林风光带工程建设。沿运河打造“两城七镇”竹园景观:东昌府百竹园、度假区万竹山、临清福竹巷、张秋寿竹园、阿城翠竹园、七级桂竹园、李海务绿竹园、梁水紫竹园、魏湾金竹园、戴湾青竹园;推进黄河竹海建设。沿黄河两岸合理增加竹林面积,建设最美沿黄竹林风景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竹林生态修复新样板。

武训纪念林

如今,聊城市已在黄河沿岸、黄河故道国有林场栽培竹林300余亩,引种栽培竹子品种14个,进一步丰富了沿黄河两岸生物多样性,筑牢黄河生态屏障,以实际行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前,竹子在聊城乡村绿化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家庭在房前屋后栽植竹子,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景观。全市绝大多数村庄都可以看到竹子的身影。冠县天佑竹林占地200亩,位于冠县定远寨镇范王庄村。该村2018年从南方引进淡竹、刚竹、早园竹等景观竹品种,配以石碾、雕塑等景观,打造出独特的具有乡村记忆的竹林景观,吸引了不少周边民众前来观光游玩,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聊城田庄国有苗圃竹林

“竹+修复”,打造最美“竹生态”

聊城将竹子作为恢复退化土地的有效工具,开展了竹林盐碱地生态修复、竹木混交森林提质增效等项目,为聊城增加了更多绿色。

东昌湖风景区属于聊城市内有名的盐碱涝洼地,冬春季节地表由于盐碱结晶,白茫茫一片。聊城在东昌湖风景区500亩盐碱涝洼地创新性地开展竹林盐碱地修复治理,通过开展竹子引种栽培抗寒性试验以及保温防寒、补水防旱、施肥改良土壤和抗旱、抗盐、碱性试验,成功培育驯化出耐盐碱竹子品种。昔日的盐碱涝洼废弃地变成如今的竹海公园——“百竹园”。这一竹林盐碱地生态修复模式得到了中国林学会及国内竹子专家的充分肯定,为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样板。

聊城市百竹园

今年,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选择筠竹、淡竹、早园竹和变竹等品种,在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和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栽培杨树、竹子混交林130亩。这两处国有林场均种植单一的杨树,近年来,林木生长缓慢,病虫害增多,部分树木出现衰弱的状况,林木质量下降,急需进行提升改造。在杨树低效林的林下空间种植竹子后,形成了“上杨下竹”的竹木混交复层群落,不仅可以改善林分小气候,提高林分稳定性和抗逆性,而且在杨树落叶后延长了林下绿色空间,提供更多的观赏性,提高森林生态文化服务功能。

“上杨下竹”竹子混交林

“竹+产业”,延长产业链条

随着竹产业的转型升级,竹产品已从传统的竹日用品、竹工艺品发展成为竹材人造板、竹家具、竹地板、微薄竹、竹浆造纸、竹纤维、竹炭、竹醋液、竹笋、竹叶提取物等十多个类别、百余个系列、近万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造纸、包装、运输、医药、食品、纺织、化工等领域。

当前,竹编制品需求旺盛。聊城在竹产品发展、使用方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明清时期,古运河畔的临清市、阳谷县张秋镇就已成为竹制品制作销售集散地,并形成了闻名周边的“竹竿巷”“油篓巷”。至今,临清竹竿巷仍有十余家经营竹器的店铺,产品有百十种,农器类主要有竹耙、扫帚、鞭条、筛子等,生活用品主要有竹帘、竹篮、竹筐、竹篓、竹几、竹椅、竹担、竹杠、竹笼屉、竹筷、竹牌等,另外还有竹鸟花、竹呼哨等装饰品和儿童玩具,满足了人们从生产到生活方面的需要。目前,聊城也是全国大棚果蔬生产大市,竹竿市场较为发达,竹竿用量较大。据统计,全市206万亩设施农业中有大小拱棚130余万亩。经调查,建成130万亩拱棚需要用竹竿2.34亿根,其中直径12厘米~15厘米竹竿5200万根,3厘米左右竹竿1.82亿根,竹竿总价值达到48.1亿元。聊城也存在从事竹材精细加工的个体,莘县张鲁镇菜园村的一位老人用竹枝扎制扫帚50年。在这位老人的带动下,目前该村已形成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100余人,年均扎制扫帚15万~20万把,纯利润150万~200万元,成为该村一条致富门路。

竹子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在包装、建材等多个领域可直接替代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以竹代塑”可以增加绿色竹产品的使用比例,减少塑料污染。4月14日,聊城市举办了“以竹代塑”黄河流域首届竹产品展示会,展示会吸引了安徽、浙江、四川等地的24家企业参展,展品达200余种。竹筐、竹扇、竹碗等做工精美的竹产品,深受群众喜爱,销售一空。同时,在第二届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上,聊城市组织召开了“以竹代塑”原竹及竹产品企业对接座谈会,南北方20家竹子企业参加座谈交流,积极探索竹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相结合的机制,在创新发展竹制品方面深入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培育绿色消费,促进北方竹产品市场繁荣。

“竹+文化”,带动文旅融合

“千年尺八,故里清平”,这句话讲述的是竹乐器的历史渊源。尺八,竹制竖吹的管乐器,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用于宫廷雅乐,唐代著名音乐家、哲学家吕才发明了管乐器尺八。为弘扬中国尺八文化,聊城清平镇建设了吕才纪念馆,馆内展示了吕才的生平成就以及历史文献陈列相关的历史物件,还有尺八的起源发展、沿革历程及文献资料。馆内还设置了尺八传习所,定期举办尺八沙龙等教学活动,成立了聊城大学“中国尺八讲演堂”清平研训基地,举办尺八公益培训班(初级),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有力推动了尺八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拓宽了文化旅游资源,搭建了新的文化平台。

临清宛园

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南竹北移”历程和竹文化、竹精神,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中国林学会共同建设了中国“南竹北移”展示馆。今年4月14日,中国“南竹北移”展示馆正式落户聊城。展示馆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南竹北移”工作60年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以及聊城市“南竹北移”发展成效、未来规划,同时展示了竹产品、竹文化、竹精神。展示馆内《“南竹北移”会议纪要》《竹类研究》《古代黄河流域的竹林》等一份份文献资料,详细再现了“南竹北移”砥砺前行的六十载。馆内摆放的尺八、竹帘、竹篮、竹筐,展示的吕才纪念馆、竹竿巷的照片,生动再现了聊城的竹迹,还有一幅幅竹景观、竹品种照片,展示了聊城“南竹北移”取得的成效。竹包、竹鼠标、竹键盘、竹袋子、竹地板等竹产品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观,展示馆成为市民了解竹文化、弘扬竹精神的重要窗口。中国“南竹北移”展示馆,也让人们对未来“南竹北移”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原载《中国自然资源报》2023年7月20日8版

原标题:《山东聊城:“南竹北移”扮靓“两河明珠”》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